在夏季的大多数时光里,奶牛都很容易遭受到热应激的影响。“热中性区”是指奶牛不需要额外消耗能量用于取暖或降温的环境温度,范围为41-77℉(约5-25℃)。当温度高于这个区域时,奶牛就会开始有负面反应。湿度也会和温度相互作用,影响奶牛的生理功能。
在高湿环境中,即使温度很低,奶牛也会有热应激迹象,因为它们的降温能力很差。日粮调整可以帮助奶牛维持营养摄入和生产性能。本文将涵盖不同的营养调整,以减少奶牛的生产性能损失。保障日粮的高质量,减少产热也很重要。
采食量和纤维/淀粉含量
采食量监测是评估奶牛是否受到热应激影响的关键,因此需要针对性的调整日粮。中性洗涤纤维是保障瘤胃正常发酵的重要营养物质。然而,纤维发酵比糖或淀粉产生的热量更高。采食量水平是一个重要因素,有研究表明,与低采食量高纤维的奶牛相比,高采食量低纤维的奶牛更易受到热应激影响(West等,1998)。
日粮中中性洗涤纤维的小幅下降和高能原料(谷物、糖、脂肪)的增加,可以维持奶牛的能量摄入。除了提供更多的能量外,饲喂高质量、高消化率的粗饲料/原料,更容易被快速消化,减少发酵产热和瘤胃填充,也是维持奶牛采食量的一个重要策略。请注意,用高能淀粉原料替代纤维,更容易诱发瘤胃酸中毒,增加额外的健康风险。
当高产奶牛采用高粗饲料比例(>50%)日粮时,日粮中性洗涤纤维的含量至少维持在28%-30%。若大量使用不能提供有效纤维的纤维副产品(豆皮、次粉等),那么日粮的中性洗涤纤维需要更高些。日粮的淀粉含量通常不超过26%-28%DM,取决于淀粉的消化率。若淀粉原料的消化率较高,如玉米青贮、高水分玉米、蒸汽压片,那么日粮的淀粉水平就需低些,以维持瘤胃正常的pH值和乳脂水平。混合采用慢速发酵的淀粉源(玉米粉)和快速发酵的淀粉源,可以缓解这方面的问题。
若增加日粮淀粉,除了适当的纤维水平外,增加缓冲剂(碳酸氢钠)至0.5%-1.0%DM,也有助于维持瘤胃pH值。此外,在热应激期间,缓冲剂也可以额外提供钠。
添加脂肪
在热应激期间,奶牛日粮通常会添加脂肪,因为它们在增加日粮能量的同时,并不有助于瘤胃产热。有些脂肪会对瘤胃发酵和乳脂产生负面影响,例如多不饱和脂肪(植物油、油脂或玉米酒糟中的脂肪)。采用部分过瘤胃脂肪或棕榈酸/油酸混合物(Lock和de Souza,2017)是减少对瘤胃发酵和生物氢化的良好选择。日粮额外添加2%-3%的脂肪,部分来源于棕榈酸/油酸混合物,部分来源于过瘤胃脂肪,有助于增加日粮能量的同时减少对瘤胃发酵的影响。为了最小化脂肪对瘤胃发酵潜在的负面影响,同时考虑到日粮的经济效益,日粮脂肪最大含量为6%DM。奶牛对添加脂肪的反应是有差异的,有些研究的结果是积极的,有些却不是。
调整日粮矿物质水平
随着奶牛经历高温和摄入大量的饮水,矿物质/电解质通过尿液和汗液的流失会增加,如钠和钾。然而,高温条件下,奶牛的采食量降低,会减少矿物质摄入,因此需要根据采食量的下降程度调整日粮的矿物质水平。日粮钠水平增加至0.4%-0.6%DM,钾水平增加至1.5%-1.6%DM(NRC,1989)。由于日粮钾水平增加,日粮镁水平需增加至0.35%-0.40%DM,因为高钾会降低镁的吸收率(Greene等,1983)。提供食盐添砖,也有助于低采食量的牛只调控电解质摄入量。
采食行为的改变
当调整日粮后,重要的是观察奶牛的采食行为变化。热应激条件下,奶牛会减少采食量。本文讨论的日粮调整,可以通过增加日粮的能量浓度,缓解采食量下降的影响。若日粮调整中纤维的水平下降过多,会增加瘤胃酸中毒的风险。
与温和的天气相比,热应激期间的酸中毒可能会成为一个更大的担忧,这是因为采食行为和生理代谢的变化。当奶牛处于热应激状态时,呼吸速率会增加,以增加散热。该过程会减少血液中碳酸氢盐的含量(Schneider等,1984),从而减少唾液中的缓冲液含量。奶牛流涎也是为了降温,会减少进入瘤胃的唾液量。再加上,采食行为的变化,如暴饮暴食和挑食,都会导致酸中毒。
奶牛可能会选择在凉爽的时间采食,因此每天会有一两次的大量采食,而非少量多餐。大量采食会降低瘤胃pH值,应该尽量避免,以降低瘤胃酸中毒的风险。为了防止奶牛暴饮暴食,每天需多次撒料,且饲养密度不能过度。奶牛会挑出长颗粒的原料,以采食精料。这增加了精料的摄入量,降低瘤胃pH值,导致酸中毒。因此,长干草需要切割至2-3英寸(约5-7cm),有助于减少奶牛挑食。此外,过多的短颗粒,也会影响瘤胃发酵。通过宾州筛,可以评估日粮的物理有效纤维是否充足。添加水或采用液态饲料,也会减少奶牛的挑食。
以下是一些常用性建议,与营养师协作,根据牧场情况做出必要的日粮调整。
管理策略
若有可能,监测采食量和调整日粮纤维含量:监测采食量对于确定热应激是如何影响奶牛以及日粮是否需要调整的重要因素。日粮调整需要确保纤维充足,以保障瘤胃健康,否则可能会诱导瘤胃酸中毒。建议采用高消化率的粗饲料,以改善奶牛的采食量和生产性能。采用部分慢速消化的淀粉源,以调整日粮的淀粉消化率,可能有助于维持瘤胃pH值和乳脂率。
额外添加脂肪可能有助于维持产奶量:添加脂肪,同时注意最小化对瘤胃发酵的影响,可能有助于维持奶牛的能量摄入和生产性能。
调整日粮矿物质含量:随着奶牛尿液和汗液的增多,日粮中需要增加钠和钾的含量。若增加了日粮钾含量,那么建议同时增加镁含量。
监测采食行为变化:监测奶牛的采食行为,针对性的调整,有助于减少瘤胃酸中毒风险。关注采食、挑食和暴食的变化,针对性的调整饲喂时间和纤维长度。
作者 | Matt Akins, Kimberly Schmidt
编译 | 《养牛》编辑部